假装友好、貌似亲密的不真诚表现,是人际交往中的“伪、劣、假、冒”货色,只会对曾经有过的一点点友谊破坏殆尽。一位先生在谈到交友贵真诚的时候,讲了他的一些体会,很有代表性。
他说:“朋友也会变,而且往往变得让你认不出。前些天,有位朋友从中原某地来到北京,没电话也没信。我俩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瓜摊儿上邂逅的,当时他极尴尬,一再声明他来北京四五天了,天天给我拨电话,不是没人接,就是拨不通;他说很想念我,老想找个时间‘聚一聚’、‘乐一乐’……碍于朋友的情面,念及过去的交往,我没好意思说破——我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办公室,电话就在手边,怎么会没有人接?后来他说今天不行了,下午还要陪县委书记出席一个很重要的招待会,明天上午一定来看望我。其实,我已经没有‘再见’的愿望,便说明天上午可能要出门办事,况且路远车挤,不必劳碌奔波了。他却‘热情’不减,执意要与我‘畅叙友情’……分手时,我没答应一定等他;回家想想,又觉得毕竟交往了七八年,让人家因扑空而败兴不够意思。于是我决定守时恭候。次日苦等一上午,居然人未露面,电话也没打来。一周之后,中原来鸿,我以为那朋友要道歉,或阐述自己失约的‘道理’。拆信一看,我傻了。他竟说他那天上午到我单位办事,如何挤车、如何跑路、如何久等、如何差点儿赶不上火车,字里行间除了惋惜便是埋怨,一切都跟真的似的。朋友交到这份上,我只有以沉默表示‘拜拜’了。
“过了一段时间,我才从别的朋友口中得知,我那位‘中原朋友’那天上午找人谈生意去了,中午‘撮’了一顿,下午直接从‘聚仙楼’直奔火车站。”这位先生把此事说与一位至交,朋友笑他呆:“在商品社会,人的价值观念急剧变化,人家谈生意有钱赚,吃宴席能饱口福,谁还乐意跟你干巴巴喝茶‘侃大山’?你以为七八年友情有多珍贵,在人家眼里还不值一顿烤鸭呢!你在单位大小是个头儿,人家盘算后兴许还用得着你,才跟你假装友好,貌似亲密。他省了时间,还让你觉得够朋友。醒醒吧,我的傻兄弟!”
这番话道出了某些人心口不一、虚情假意的缘由,而且入木三分。有许多人确实有点傻,但不能也不愿学得像那个“中原朋友”那么“精”。至于那种用你时恨不得“桃园三结义”,而不用你时“铁哥们儿”变成“泥哥们儿”的“精明”人,最终必将成为无人理睬的孤家寡人。